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圆满落幕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市文物保护中心  返回

11 13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湖北黄石隆重召开,大会以 “保护・传承・利用” 为核心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关键议题,旨在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文化动力。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黄石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联合主办,采用 “1311” 整体框架,涵盖 1 场开幕式和主会议、3 场平行会议、1 场配套展示及 1 次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调研,吸引了全国近 400 位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工业遗产项目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及媒体的代表参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通过视频致辞,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TICCIH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理事兼中国代表董一平、ICOMOS-China 副理事长姜波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等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大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遗产保护体系持续完善,价值挖掘迈上新台阶。大会为 32 个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授牌,使全国国家工业遗产总量达到 264 项,同时首次发布 “全国工业考古成果推介・2025” 名单,包括黄石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研究在内的 8 项成果入选,系统展现了我国工业考古的最新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正式启动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和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盒子项目,为工业遗产价值传播搭建了创新载体,黄石市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先行区,其制定的我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及系列修缮保护工程,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二是跨界融合机制深度构建,产业赋能成效显著。大会现场促成多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签约,其中黄石市文保中心与六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各地纷纷分享产业融合创新案例,如贵州万山汞矿的保护活化之路、黄石华新 1907 文化遗址公园的文旅融合实践等,形成了工业遗产与教育科普、旅游观光、数字经济、区域转型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卢氏县打造的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更成为县域层面以工业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三是学术交流与政策协同全面加强,发展共识广泛凝聚。大会设置多场主旨演讲和学术研讨,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工业遗产申遗路径、国际研究新趋向、可持续保护利用等议题深入探讨,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碰撞;湖北省等多地分享了政策体系建设经验,通过建立梯次保护体系、完善管理办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制度化、规范化,为全国工业遗产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政策保障。

本次大会的传播效果立体多元、影响深远。一方面,大会通过权威媒体与行业平台联动传播,长江网、东楚网、凤凰网等数十家媒体全程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累计覆盖受众超千万人次,全面展现了我国工业遗产从 “工业锈带” 向 “文化秀带”“经济热带” 转型的生动实践,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一批工业遗产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黄石元素” 在大会中的集中呈现,通过专设申遗论坛、展示考古成果等形式,充分彰显了黄石作为 “” 和近代民族工业摇篮的独特价值,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更重要的是,大会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各地实践经验实现高效共享,进一步凝聚了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价值的共识,为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